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飛騰八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飛騰八法詳解
基本概念
飛騰八法,又稱「奇經納甲法」,是針灸學中一種重要的按時配穴方法,首見於元代醫家王國瑞所著《玉龍經》。此法以奇經八脈的八個交會穴(八脈交會穴)為基礎,配合八卦理論,根據每日時辰的天干變化來推算開穴時機,體現了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時空醫學思想。
理論基礎
飛騰八法的理論基礎融合了以下中醫核心概念:
- 奇經八脈理論:以八脈交會穴為治療核心
- 八卦學說:將穴位與八卦相配屬
- 干支曆法:以天干地支計算時間變化
- 子午流注:強調氣血隨時間變化的盛衰規律
八穴配屬
飛騰八法選取的八個穴位及其配屬關係如下:
穴位名稱 | 所屬經脈 | 配屬八卦 | 對應天干 |
---|---|---|---|
公孫 | 足太陰脾經 | 乾卦 | 壬、甲 |
內關 | 手厥陰心包經 | 艮卦 | 丙 |
足臨泣 | 足少陽膽經 | 坎卦 | 戊 |
外關 | 手少陽三焦經 | 震卦 | 庚 |
後溪 | 手太陽小腸經 | 巽卦 | 辛 |
申脈 | 足太陽膀胱經 | 坤卦 | 乙、癸 |
列缺 | 手太陰肺經 | 離卦 | 己 |
照海 | 足少陰腎經 | 兌卦 | 丁 |
開穴法則
飛騰八法的開穴規律完全依據時辰的天干決定:
- 壬時、甲時:開公孫穴(乾卦)
- 丙時:開內關穴(艮卦)
- 戊時:開足臨泣穴(坎卦)
- 庚時:開外關穴(震卦)
- 辛時:開後溪穴(巽卦)
- 乙時、癸時:開申脈穴(坤卦)
- 己時:開列缺穴(離卦)
- 丁時:開照海穴(兌卦)
臨床應用舉例
以甲子日為例:
- 戊辰時(7-9點):天干為戊,開足臨泣穴(坎卦)
- 己巳時(9-11點):天干為己,開列缺穴(離卦)
- 庚午時(11-13點):天干為庚,開外關穴(震卦)
與靈龜八法的區別
飛騰八法與同屬按時配穴法的靈龜八法主要有以下差異:
- 推算依據不同:飛騰八法以時干為主,靈龜八法則綜合考慮日干、時干及日時干支的數字計算
- 八卦配屬不同:兩法對八穴的八卦配屬有差異
- 計算複雜度:飛騰八法相對簡單直接,靈龜八法計算較為複雜
理論特點
飛騰八法體現了以下中醫理論特點:
- 時間醫學觀:強調治療時機與自然節律的同步
- 整體觀念:通過八脈交會穴調節全身氣血
- 象數思維:將八卦數理與經穴功能相結合
- 簡便性:相比其他按時取穴法更易掌握和應用
此法在中醫針灸臨床上,特別是在治療與時間節律相關的疾病時,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