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飛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飛門
飛門為中醫解剖名詞,首見於《難經·四十四難》,其載:「唇為飛門」,屬「七衝門」之一。飛門之「飛」通「扉」,意指門扉,喻口唇開闔如門戶啟閉,為飲食攝入之首要關隘,亦為氣機出入之通道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生理功能
飛門主司納食、助言語、護齒齦,並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。《靈樞·脈度》云:「脾氣通於口,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。」口唇之潤澤、開合自如,賴脾氣濡養與胃氣和降。此外,肺主氣,開竅於鼻,而口唇亦為氣之外候,故飛門功能亦受肺氣宣降影響。 - 與七衝門之關係
七衝門為消化道之七處關鍵門戶,依序為飛門(唇)、戶門(齒)、吸門(會厭)、賁門(胃上口)、幽門(胃下口)、闌門(小腸大腸交接)、魄門(肛門)。飛門居首,象徵「納入」之始,其開合失常可影響後續門戶之運化,如脾虛者常見口唇淡白、乾裂,反映運化失司。 - 經絡連結
手陽明大腸經「挾口」,足陽明胃經「環唇」,足厥陰肝經「環唇內」,故飛門之狀態可反映相關經絡臟腑病變。如胃熱上攻可見口唇紅腫,肝鬱火旺則易現口瘡。
臨床意義
- 診察要點:中醫望診重視口唇色澤、形態。唇色淡白多屬血虛或脾陽不足;唇紅絳主熱盛;青紫提示氣滯血瘀;乾裂常見津傷或陰虛。
- 病機關聯:飛門異常可涉及脾胃濕熱、肺胃燥熱、肝火上炎等證型,如「唇風」(口唇皸裂脫屑)多因風熱或血燥所致。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鑒》進一步闡釋:「飛門啟閉,全賴胃氣之升降」,強調胃氣調和為飛門功能之根本。另《類經》提及「唇為脾之華」,突顯飛門與脾臟精微上榮之關係。
飛門雖為形體局部,然其生理病理皆與整體氣血、臟腑、經絡相繫,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診治理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