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飛金走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飛金走氣

飛金走氣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首載於清代《幼科推拿秘書》,屬「飛經走氣」範疇。此法結合經絡理論與推拿技巧,旨在調暢氣機、疏通經絡,尤適用於小兒氣滯、痰阻或外感邪氣所致之病症。

操作手法

  1. 部位選擇:多以手部特定穴位為主,如三關(前臂橈側)、六腑(前臂尺側)或五指經絡。
  2. 手法要領
    • 飛法:以拇指與食指輕捏皮膚,快速交替捻動,如「飛」狀,帶動皮下氣血運行。
    • 走氣:配合推、揉等手法,沿經絡走向推動,使氣血貫通。
  3. 力度與節奏:手法需輕柔迅捷,以小兒皮膚微紅為度,避免重滯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• 經絡學說:通過刺激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等,調節衛氣與營氣,改善肺系功能。
  • 氣機升降:小兒「肝常有餘,脾常不足」,此法可疏肝理脾,平衡臟腑氣機。
  • 溫病應用:清代醫家常用於小兒外感風熱或痰熱閉肺,藉輕透之性宣發鬱熱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主治範疇
    • 外感咳嗽、痰鳴氣喘。
    • 食積內傷所致脘腹脹滿。
    • 驚風初期之手足掣動。
  • 配伍手法:常與「清天河水」「運八卦」等合用,增強清熱化痰之效。
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輕可去實」之理,強調以柔制剛,契合小兒「臟腑嬌嫩」之生理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