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飛塵入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飛塵入眼
病證名,見清代黃庭鏡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指外來塵埃異物侵入眼內所致之疾,屬外障眼病範疇。中醫理論中,目為肝之竅,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,故外邪侵擾易致局部氣血失和,經絡受阻,發為不適。
病因病機
風為百病之長,常夾雜塵沙飛揚,趁人猝不及防侵入眼竅。異物滯留眼內,可摩擦白睛(球結膜)或黑睛(角膜),導致局部經絡鬱滯,氣血運行不暢,甚則引動肝經風熱,出現赤脈纏繞、澀痛流淚等症。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風塵入眼,蓋因外障觸犯,玄府不通。」
臨床表現
患者自覺眼內異物感,或痛或癢,胞瞼(眼瞼)緊澀難開,白睛紅赤,淚液頻流。若異物附著黑睛,可致畏光視矇;久未清除,恐引發凝脂翳等變證。
中醫辨治
- 外治去塵:首重清除異物,古法以棉籤蘸取生理鹽水輕拭,或取無菌針撥離。若異物深嵌,需由專人處理,避免損傷眼絡。
- 內服調理:若紅腫痛甚,屬風熱上攻,可酌用疏風清熱之劑,如《審視瑤函》驅風散(防風、羌活、薄荷等),以疏泄肝經鬱火。
- 針刺療法:取攢竹、太陽等穴,泄局部風熱;配合合谷、太衝以調和肝氣,通絡止痛。
古籍補充
《目經大成》強調:「塵埃飛揚,倏忽入目,急宜引出,遲則氣凝血結,為患更深。」指出及時處理之要。另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提及,此證雖屬外因,然體虛者易反覆受邪,需兼顧扶正。
此證雖多為輕淺,然黑睛受損者不可輕忽,當結合五輪辨證,審因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