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放鬆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放鬆功
放鬆功為中醫傳統養生功法之一,屬導引術範疇,其理論根基於中醫經絡學說與氣血運行原理。此功法強調透過意識引導與肢體調節,達到形神鬆靜、氣機通暢之效,進而調和陰陽、疏導經脈,契合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之養生宗旨。
理論基礎
- 經絡氣血論
中醫認為,人體氣血循行於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,若氣滯血瘀,則百病叢生。放鬆功透過肢體舒展與呼吸調息,促進經氣流通,尤重任督二脈之調節,以達「通則不痛」之效。 - 形神合一觀
《靈樞·天年》云:「失神者死,得神者生。」放鬆功結合「調身」「調息」「調心」三要,透過意念專注於肢體鬆弛,使心神內守,符合「形與神俱」之養生原則。
功法特點
- 分段鬆靜法
按三陰三陽經循行路線,分節鬆解頭頸、肩臂、胸腹、腰腿等部位,配合深長腹式呼吸,逐步引導氣血下歸丹田。 - 意念導引
以「意守」為核心,默念「鬆」「靜」等字訣,輔以觀想氣流如溫泉灌注四肢百骸,契合《諸病源候論》「存想祛病」之述。 - 動靜相兼
外顯鬆柔緩慢之姿,內蘊氣機升降之動,效法太極「運勁如抽絲」之理,使張弛有度而不耗真元。
與傳統文獻之關聯
清代《救偏瑣言·放點證治準》雖以痘瘡見形為論,然其「放點」一詞隱含氣血外透、邪有出路之意,與放鬆功「鬆透經絡」之理暗合。另參《莊子·刻意》「吹呴呼吸,吐故納新」,此功亦承襲古人導引吐納之遺緒,化裁為系統養生之法。
應用範疇
此功適用於氣機鬱滯所致之胸悶、肩頸僵直,或思慮過度引發之心神不寧,然須依個體體質虛實加減練習強度,以符「辨證施功」之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