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房勞蓄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房勞蓄血
房勞蓄血為中醫證名,指因房事過度損傷腎氣,導致氣虛血行不暢,瘀血內停,進而引發脅肋部疼痛的病症。此證首見於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,屬中醫「脅痛」範疇,與肝腎虧虛、氣血失調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房勞過度,耗傷腎精,腎氣虧虛則無力推動血行,致使血脈瘀滯,積於脅肋,形成「蓄血」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,肝主藏血,腎精虧損則肝血失養,肝絡失和,故見脅肋隱痛。此外,腎陽虛衰亦可導致氣化不利,血行遲緩,加重瘀血內停之勢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見脅肋部隱隱作痛,痛處固定,按之或有壓痛,常伴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精神疲憊、面色晦暗等腎虛症狀。若兼肝鬱氣滯,則可能出現胸悶、善太息;若瘀血日久化熱,則可見口乾、煩躁、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等徵象。
治法
治療以補腎填精、養肝和血為主,佐以行氣活血。歷代醫家對此證論述頗多,治法各有側重:
- 《醫碥·脅肋痛》指出:「房勞傷腎,氣虛血滯,胸脅多有隱隱作痛,宜補腎加芎歸之類和血。」強調補腎的同時,需配合當歸、川芎等養血活血之品,以調和氣血。
- 《辨證錄·脅痛》則認為:「房勞之後脅痛,其虧於精者更多,烏可重治肝而輕治腎哉!」主張以補腎為主,方用填精益血湯(熟地、山茱萸、白芍、當歸等),滋腎填精,兼養肝血。
常用方藥
- 補腎養肝:熟地黃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菟絲子等補益肝腎。
- 和血通絡:當歸、川芎、丹參、赤芍等活血化瘀。
- 行氣止痛:香附、鬱金、延胡索等疏肝理氣。
若兼陽虛,可加肉桂、巴戟天溫腎助陽;若陰虛火旺,則可加知母、黃柏滋陰降火。
相關證候
房勞蓄血與腎虛胸脅痛密切相關,後者泛指因腎虛引起的脅肋疼痛,而房勞蓄血則特指因房勞傷腎導致的瘀血內停證候。臨床需結合四診,辨明虛實,方能準確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