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辨陰陽俱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辨陰陽俱浮
辨陰陽俱浮,中醫名詞,出自《傷寒論·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。寸脈屬陽,尺脈屬陰,寸尺兩部脈俱浮。可見於風溫病外熱已盛,而誤用辛溫發汗,津液受傷,致使熱邪內外充斥,故脈見陰陽俱浮。
《傷寒論》原文:
寸脈浮而尺脈浮,名曰陰陽俱浮。此為風溫病外熱已盛,而誤用辛溫發汗,津液受傷,致使熱邪內外充斥,故脈見陰陽俱浮。
辨陰陽俱浮的臨床表現:
患者常見高熱,煩躁不安,口渴欲飲,汗出不暢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舌紅苔黃,脈浮數。
辨陰陽俱浮的治療方法:
治療辨陰陽俱浮,應以清熱解毒、養陰生津為主。可用白虎湯加減。方中白虎湯由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若患者兼有口乾咽燥、舌紅少津者,可加生地、麥冬等滋陰生津之品;若患者兼有煩躁不安、失眠多夢者,可加黃連、黃芩等清熱安神之品;若患者兼有大便秘結者,可加大黃、芒硝等通便之品。
辨陰陽俱浮的預後:
辨陰陽俱浮的預後一般較好,但若治療不當,則可能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辨陰陽俱浮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脈象,臨床上多見於風溫病。辨陰陽俱浮的治療方法以清熱解毒、養陰生津為主。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