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方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方震(1866-1946年)

方震,字不詳,清末至民國間著名醫家,安徽懷遠縣人。早年習儒,後轉攻醫術,潛心岐黃之學,終成一方名醫。其醫術精湛,臨證經驗豐富,尤擅長內科雜病及溫病治療,活人無數,聲名遠播。

生平與醫事

清末民初,戰亂頻仍,疾疫流行,方震躬親救治,不辭辛勞。其臨證重視辨證論治,強調「因時、因地、因人」制宜,善用經方與時方結合,療效卓著。據載,其於疫病流行期間,以清熱解毒、化濕辟穢之法,救治眾多患者,深得民眾敬重。

學術特色

方震之學術思想,根植於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並融匯金元四大家及溫病學派之長。其臨證特點如下:

  1. 重視氣血調和:認為「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」,治病常以調暢氣機為先,善用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之法。
  2. 擅治溫病:對溫熱病證有獨到見解,主張「清熱透邪,顧護陰液」,常用白虎湯、清營湯等方加減化裁。
  3. 方藥簡練:處方嚴謹,藥味少而力專,注重藥物配伍與劑量拿捏,體現「方簡效宏」之風格。

著作與傳承

方震曾撰《方氏驗方集》,收錄其畢生臨證有效方劑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,尤以治療時疫、痢疾、中風等病見長。然該書未見刊行,稿本散佚,殊為可惜。其醫術與經驗,部分通過門人弟子口傳心授流傳後世,對皖北地區中醫發展影響深遠。

歷史評價

方震身處時代動盪之際,以醫者仁心濟世,體現中醫「大醫精誠」之精神。其學術雖未成系統著述,然臨證實效與醫德風範,仍為後世醫家所稱頌,堪稱近代中醫臨床實踐之代表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