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方以智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方以智(清代醫家)

生平與醫德
方以智,字成於,江西婺源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。其醫術精湛,尤重醫德,行醫時不分寒暑,無論病患貧富貴賤,皆悉心診治,且不計酬勞,以「一心赴救」為行醫準則,深受民間敬重。
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方以智著有《痘治答疑》一書,專論痘疹(天花)之診治。痘疹在清代屬危重傳染病,中醫對此病機多歸於「胎毒外發」或「時疫邪毒」,治療上強調透邪解毒、扶正托毒。雖該書未見廣泛刊行,但從書名推測,內容應涉及痘疹辨證要點、用藥疑難及臨床驗案,反映其對溫病學的實踐心得。

中醫理論背景
清代醫家對痘疹的認識已趨系統化,方以智的診治理念可能融合以下中醫理論:

  1. 衛氣營血辨證:清代溫病學派(如葉天士)將外感熱病分層次論治,痘疹初期多屬衛分證,見發熱惡寒;熱毒內陷則入營血,需用清熱涼血藥如犀角(現用水牛角代)、生地黃。
  2. 透邪外出法:中醫認為痘疹宜「透發為順」,方中可能含升麻、葛根等辛涼透表藥,助邪毒從肌表外解。
  3. 扶正祛邪:針對體虛患者,或配伍黃芪、白朮等補氣藥,以托毒外出,避免「毒陷內閉」。

歷史定位
方以智雖著作流傳不廣,但其臨床精神與清代溫病學發展脈絡相契,體現中醫「因時制宜」的治療思想,對痘疹這類時疫重症的救治經驗,具備一定歷史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