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方一樂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方一樂
方一樂,明代著名醫家,吳興(今屬浙江)人,曾任太醫院院使、院判等職,為當時宮廷醫學之重要代表人物。其前任院判董宿曾輯錄各家效方,然未及完稿而病逝,方一樂遂繼承其志,與御醫楊文翰共同整理、修訂,歷經刪繁補闕,終成《奇效良方》六十九卷。
《奇效良方》之特色
該書分六十四門,收錄方劑七千餘首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科,並按病症分類,體系嚴謹,切合臨床實用。書中不僅匯集前人經驗,更經方氏與楊氏反覆考證,去其矛盾,補其不足,使方劑配伍更趨精當。其中「皰疹論」一篇,論述痘疹病因病機及治法,後世曾單獨刊行,足見其重要性。
學術貢獻與影響
方一樂承襲金元醫家之學,重視方劑的臨床實效,書中所載諸方,多為歷代名醫驗方,並結合明代醫學發展加以調整。其整理方式體現中醫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思想,強調因證選方,對後世方劑學發展影響深遠。此外,《奇效良方》保留大量罕見醫方,為研究中醫藥史及臨床應用提供珍貴文獻。
中醫理論之體現
方氏在編纂過程中,注重方藥與理論結合,例如書中對「氣血痰鬱」等病機的論述,反映明代醫家對朱丹溪學說的延續與實踐。部分方劑更體現「君臣佐使」的配伍原則,如補益劑中重視健脾益氣,祛邪劑中講究攻補兼施,符合中醫整體調治理念。
綜觀方一樂之成就,其以嚴謹態度整理醫方,不僅保存歷代醫學精華,更推動方劑學的系統化,堪稱明代中醫文獻整理之典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