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方文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方文謨(1458年-1538年),字伯愚,號白雲,福建莆田人。明代醫學家,方邦彥之侄。

方文謨自幼聰穎好學,博覽群書,尤精醫學。其叔方邦彥以醫名於時,文謨得其傳,治病常奏奇效,人稱「方一劑」。

方文謨著有《方氏醫書》十卷,收錄方邦彥、方文謨父子三代醫學著作,內容豐富,為研究明代醫學的重要資料。

方文謨在醫學上有許多獨到見解,如他認為「醫學之道,在於明理,明理則能治病」,「治病必先察其因,因既明,則病自愈」,「治病貴在調和,調和則氣血流通,百病自除」,等等。

方文謨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,被譽為「明代醫學大家」。

方文謨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出生於福建莆田,自幼聰穎好學,博覽群書,尤精醫學。他的叔父方邦彥是當時有名的醫生,方文謨從小就跟隨叔父學習醫術,並在叔父的指導下,很快就掌握了醫學的要領。

方文謨治病非常有經驗,他常常能用一劑藥就把病人治好,因此人們都稱他為「方一劑」。方文謨一生著作很多,其中最著名的是《方氏醫書》,這部書收錄了方邦彥、方文謨父子三代醫學著作,內容非常豐富,是研究明代醫學的重要資料。

方文謨在醫學上有許多獨到的見解,他認為「醫學之道,在於明理,明理則能治病」,「治病必先察其因,因既明,則病自愈」,「治病貴在調和,調和則氣血流通,百病自除」,等等。這些見解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

方文謨是明代醫學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,他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他的醫學思想和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