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方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方士
方士為中國古代崇尚神仙思想、精通方術之士,其起源不晚於周代,至秦漢時期尤為興盛,並逐漸形成特定群體,稱為「方仙道」或「神仙家」。方士之術涵蓋廣泛,包括行氣吐納、服食仙藥、祠竈煉金、召神劾鬼等,其思想與實踐對後世道教之發展影響深遠,成為道教核心內容之一。
方士與中醫之淵源
方士所研習之方術,與中醫學有密切關聯。中醫理論中的養生觀念、藥物應用及氣功導引等,皆可見方士文化之痕跡。
- 行氣吐納
方士重視「氣」之調和,發展出行氣、導引之術,與中醫「氣血理論」相合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」,即與方士吐納養生之法相通。後世中醫氣功療法,如五禽戲、八段錦等,皆源自此類調息技術。 - 服食仙藥
方士追求長生,常以草木金石煉製丹藥。此舉雖部分流於荒誕,但亦促進中藥學之發展。如《神農本草經》將藥物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品,其中上品「輕身益氣、不老延年」之說,即受方士神仙思想影響。此外,煉丹術中所用硃砂、雄黃等礦物藥,後亦被中醫納入藥用範疇。 - 祠竈煉金
方士擅長冶金煉丹,其技術間接推動中醫外用藥之製作。如「丹劑」之煉製法,即源自方士爐火之術。唐代《千金要方》中記載之「太乙神精丹」,即為融合丹術與醫理之例。 - 神鬼信仰與祝由
部分方士擅長召神劾鬼之術,此與中醫「祝由科」相關。祝由為古代以符咒、祈禱治病之法,雖後世視為巫醫之流,然其心理療效與中醫「情志致病」理論有所呼應。
方士對中醫之影響
方士文化雖帶有神秘色彩,但其追求養生延年之理念,深刻融入中醫體系。例如:
- 導引養生:方士之行氣法,發展為中醫預防醫學之基礎。
- 藥物探索:煉丹術擴充中藥材之應用範圍,尤以礦物藥為著。
- 身心調和:祝由術間接強化中醫對「七情內傷」之重視。
綜觀之,方士為中醫史上不可忽視之群體,其術雖雜糅玄奇,然實質推動古代醫學與養生技術之進步,並為道教醫學奠定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