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方如化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方如化

方如化,字誠庵,明代江蘇常熟人,為當時著名醫家,以精湛醫術聞名於世,享年九十四歲。其子方誌貞承襲父業,亦成為地方名醫,足見其醫學造詣深厚,家學淵源流長。

醫學背景與成就

方如化所處的明代,是中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蓬勃發展的時期。他精通中醫經典,如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等,並結合個人臨床經驗,形成獨特的診療風格。其醫術以辨證精準、用藥靈活著稱,尤其擅長內科雜病與老年病的調治,這或許與其高壽有關,體現了中醫「治未病」與養生調攝的智慧。

學術特色

  1. 重視脾胃調理:明代醫家普遍受李東垣「脾胃論」影響,方如化亦注重脾胃為後天之本的理念,臨床處方常以健脾益氣為基礎,輔以疏肝理氣或滋陰養血,以達氣血調和之效。
  2. 善用溫補之法:明代中後期,溫補學派興起,方如化可能受此影響,針對虛寒證候,擅用甘溫之品如人參、黃耆等,以扶正祛邪。
  3. 強調因人制宜:中醫講究「三因制宜」(因人、因時、因地),方如化臨床注重患者體質與地域特點,如江南濕熱,用藥常佐以化濕清熱之品,如茯苓、薏苡仁等。

家學傳承

其子方誌貞繼承父業,進一步發揚家傳醫術,反映明代醫學家族化的特點。此種師承模式不僅強化實務經驗的累積,亦促進地方醫學流派的形成。

方如化雖未留下傳世著作,但其生平與醫案散見於地方志及醫家筆記中,為研究明代江南醫學發展提供重要線索。其長壽與醫術,亦印證中醫「醫道同源」之理,展現醫者養生與臨床實踐的結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