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方略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方略(清代醫家)

方略,字南熏,江西武寧人,活躍於清嘉慶至道光年間,為當時著名醫家。其醫術精湛,尤以傷寒診治見長,臨證善用經方,且不拘泥於成法,常融匯諸家之學,自成體系。

學術淵源與臨證特色

方略深研張仲景《傷寒論》,推崇六經辨證,主張「溫補為本」,認為陽氣乃人身根本,臨床用藥多偏重溫陽散寒、扶正祛邪。其治傷寒,強調辨明表裡虛實,尤重少陰證之辨治。曾有一案,患者患挾痰傷寒,眾醫束手,方略獨排眾議,投以《傷寒論》之「麻黃附子細辛湯」,溫少陰、開太陽,使痰散寒解,病癒而聲名大噪。

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尚友堂醫案》二卷
    收錄其臨證驗案,內容涵蓋內科、婦科、兒科等,案中詳述辨證思路與用藥機杼,尤重脈象與症狀合參,體現其「因證制方」的靈活手法。
  2. 《幼科集要》(或作《幼科輯要》)
    專論小兒疾病,結合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與自家經驗,提出小兒「臟腑嬌嫩,易虛易實」,治法當以輕靈為要,忌峻攻蠻補。
  3. 《傷寒集要》
    彙整歷代傷寒學說,並附己見,系統闡述六經傳變規律與方藥加減,對後世傷寒學派影響頗深。

學術地位

方略之學,承仲景而參東垣、景岳,善用附子、乾薑等溫熱之品,卻不廢清涼攻下,謂「證有寒熱,藥隨病轉」。其醫案中常見「扶陽抑陰」「溫中化痰」等法,反映其對陽氣與痰濕病機的獨到見解。清代醫林評其「集諸家之長,摻以己見」,堪為江西醫派之代表人物。

(按:清代溫補學風盛行,方略之術亦屬此脈,然其辨證精準,非一味溫燥,故能於當時卓然成家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