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方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方炯,明代著名醫家,字用晦,號杏翁,福建莆田人。其人不僅文采斐然,曾創立「壺山文會」以聚文人雅士,後師從蜀地名醫虞仲文,潛心岐黃之術,終成一代醫林聖手。

方氏醫術精湛,尤擅急症救治。史載其曾遇一僧人暴厥,氣息幾絕,眾醫束手。方炯獨排眾議,以竹管吹藥入鼻,引患者吐出膠痰數升,頃刻神醒。此法暗合中醫「開竅醒神」之理,所用藥物當含麝香、皂角等辛香走竄之品,能宣通閉塞、豁痰開閉,展現其對「痰厥」證候的獨到見解。

其臨證重視脈診,所著《脈理精微》闡發「三部九候」之奧,強調脈象與臟腑氣機的動態相應。如論及「滑脈主痰」時,結合臨床驗案,指出痰飲內伏者雖見滑象,卻須辨其兼脈——若滑而弦緊,多屬風痰上擾;滑而沉滯,則為濕痰困脾。此類辨析,足見其脈學造詣之深。

方炯醫德崇高,行醫不以牟利為念,常以診金賑濟貧病,體現中醫「仁術濟世」之本。其著作《杏村肘後方》承襲葛洪《肘後備急方》之旨,專錄驗、便、廉之方劑,如以蔥白熨臍治寒疝、艾灸湧泉救脫陽等,皆凸顯其「簡效急救」的臨證特色。另撰《傷寒書》發揮仲景學說,提出「三陰證亦有可汗之機」,對少陰寒化證兼表邪者,主張麻黃附子細辛湯中加入生薑汁以助陽透表,拓展六經辨治思路。

門人鄭德學承其衣缽,使方氏學術得以流傳。方炯融文士之雅與醫家之精於一身,其醫案著作不僅豐富了明代溫補學派的理論,更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急症診療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