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方本恭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方本恭,字鼎篆,號山子、春水方生,清代浙江嘉興醫家,生平事蹟流傳甚少,然其醫學著作《內經述》現存刻本,為後世研究中醫理論之重要文獻。

學術背景與《內經述》

方氏精研《黃帝內經》,其《內經述》乃系統闡釋《內經》理論之作,內容涉及陰陽五行、藏象經絡、病因病機等核心範疇。清代醫家註解《內經》風氣盛行,方氏之述或承襲馬蒔、張志聰等前賢註釋傳統,兼融個人臨證心得,尤重經文脈絡梳理與義理發揮。

中醫理論特色

  1. 陰陽五行之應用
    方氏或強調「天人相應」之理,以五行生剋闡釋臟腑生理病理關係。如肝木乘脾土之證,可從調和肝脾論治,體現《內經》「治未病」思想。
  2. 藏象學說闡微
    《內經述》可能詳論「心主神明」「肺主氣」等藏象功能,並結合氣血津液辨證,如「宗氣積於胸中」之說,反映其對《靈樞·邪客》篇的深入理解。
  3. 經絡與診法
    清代醫家重視脈診與經絡辨證,方氏或援引《內經》「十二經脈者,內屬於腑臟,外絡於肢節」之論,探討經脈氣血盛衰與疾病傳變之關聯。

歷史定位

方本恭雖史料有限,然其著作存世,足證其於《內經》傳承之功。清代浙江醫家輩出,若張璐、高世栻等皆以經典註釋見長,方氏之論或可視為地域醫學交流之縮影,亦為研究清代中醫理論化進程提供線索。

(註:本文結合現存記載與中醫理論體系推演,若需進一步考據,可參閱《內經述》原典及相關醫史文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