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返本還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返本還原

返本還原為子午流注針法之重要術語,指在按時取用五輸穴中的「輸穴」時,須兼取與當日所開「井穴」同屬一經的「原穴」。此概念源自《針灸大全》,強調十二經氣血運行中,原穴為經氣匯聚之根本,而輸穴為經氣灌注之所,二者相合方能調和陰陽,貫通經脈。

理論基礎

子午流注以「納甲法」為核心,將十二經脈對應十日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等),每日依時辰開啓特定經脈的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五輸穴。其中,「返本還原」之規則如下:

  1. 井穴為始:每日首個時辰所開之穴必為井穴(如甲日甲戌時開膽經井穴「竅陰」)。
  2. 輸穴與原穴同取:當流注至「輸穴」時(如戊寅時取胃經輸穴「陷谷」),須加取與當日井穴同經的「原穴」(如膽經原穴「丘墟」)。

《針灸大全》云:「經中必有返本還原者,乃十二經出入之門戶也。」意指原穴為經氣輸注之樞紐,返歸原穴可固本培元,使氣血歸經。例如甲日戊寅時,雖主取胃經輸穴「陷谷」,但因當日井穴屬膽經,故需兼取膽經原穴「丘墟」,以維繫經脈氣機之完整。

中醫經絡學理據

  1. 原穴之義:《難經》稱原穴為「三焦之氣所留止」,為臟腑原氣通行之處。十二經原穴(如太淵、合谷等)可反映臟腑虛實,針刺能調節根本之氣。
  2. 輸主體重節痛:輸穴善治關節痠痛、氣滯身重,配合原穴可標本兼治,既疏導經氣,又強化本源。
  3. 子午流注的時空觀:此法結合天干地支與經脈流注,認為氣血隨時辰盛衰,返本還原即順應自然節律,於氣血轉輸之際鞏固其源。

臨床應用舉隅

以「甲日」為例:

  • 甲戌時:開膽經井穴「竅陰」。
  • 丙子時:取小腸經滎穴「前谷」。
  • 戊寅時:取胃經輸穴「陷谷」,並「返本」加刺膽經原穴「丘墟」。

此設計體現「經脈互聯」思想,膽與胃同屬陽明系統,透過原穴與輸穴相配,可協調表裏經氣,增強療效。

學術延伸

返本還原不僅是取穴規則,更蘊含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治未病」理念。原穴為先天之氣所繫,返本即調動人體自癒潛能,還原則使氣血歸位,符合《內經》「謹候氣宜,無失病機」之旨。後世醫家更將此原則擴展至「靈龜八法」等時間針法,進一步深化時穴與原穴的搭配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