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反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反聽

反聽為中醫與氣功修習中的重要術語,意指收斂外馳之心神,轉而內觀自身,專注於體內氣息流動與呼吸之聲。此概念源自道家養生理論,後融入中醫調神攝生的實踐體系,與「內視」並列為靜心凝神的關鍵法門。
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人體生命活動以「神」為主宰,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」,反聽即通過專注呼吸與內在聲息,達到「收視返聽」的狀態,使心神歸位,氣血調和。此過程涉及「心主神明」與「腎主納氣」的協調,通過調息引導氣機下沉,強化先天之氣(元氣)與後天之氣(宗氣)的交融。

操作內涵

  1. 斂息凝神:反聽的核心在於「聽息」,即摒除外緣雜念,專注於呼吸的自然節律。此舉可激活「心腎相交」的生理機制,促進水火既濟,改善陰陽失衡。
  2. 氣機導引:通過反聽配合深長細勻的呼吸,能疏通經絡滯氣,尤以任督二脈為要。道家典籍《抱樸子》所述「內視反聽」,即強調以內觀輔助真氣運行,契合中醫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養生原則。
  3. 五臟共調:肺主氣司呼吸,反聽時呼吸勻暢可宣發肅降肺氣;肝主疏泄,靜心反聽能平抑肝陽上亢;脾主意,專注內守可強化運化功能,體現中醫「形神一體」的整體觀。

與傳統修習的關聯
反聽常見於道家坐忘、佛家止觀等靜功修持,亦為中醫導引術(如八段錦、六字訣)的基礎心法。其要義在於「返觀內照」,通過逆向感知(由外轉內)啟動人體自調潛能,與《周易》「艮其背,不獲其身」的內斂哲學相呼應。

現代詮釋
從中醫神志學角度,反聽可視為一種「元神調馭」技術,通過降低識神(後天思慮)干擾,喚醒元神(先天本能)對氣血的調控作用,此機制與現代「自主神經系統調節」理論部分相通,體現傳統智慧與生理學的跨時代共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