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反唇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反唇疔,又稱反唇疔瘡,是一種發生在唇棱偏里部的疔瘡。《醫宗金鑒》卷六十五記載:「反唇疔發唇里棱,」系由脾胃二經火毒結成。

反唇疔的症狀,初起時形狀如粟米,顏色紫紅,質地堅硬。腫脹嚴重時,患者會感到麻癢、木痛,並伴有寒熱交作、煩悶作嘔等症狀,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唇外翻。

治療反唇疔,宜清熱解毒。常用方劑有五味消毒飲加減。

五味消毒飲

組成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子、大黃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用。

加減:若患者伴有寒熱交作,可加附子、乾薑;若患者伴有煩悶作嘔,可加生薑、大棗;若患者唇外翻,可加白附子、天南星。

注意事項:反唇疔患者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同時,也應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
反唇疔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疔瘡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唇外翻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者應在發現病症後,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