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樊阿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樊阿
樊阿,三國時期著名醫家,彭城(今江蘇徐州)人,為「神醫」華佗之高徒。其醫術承襲華佗之學,尤擅針灸之法,並深得養生祕術,相傳壽逾百歲,足見其養生之道卓有成效。
師承與醫術特色
樊阿師從華佗,繼承其「辨證施治」與「針藥並用」之學術思想。華佗以「麻沸散」開外科手術先河,而樊阿則側重針灸與養生,反映華佗門下醫術之多元發展。據《後漢書》記載,樊阿精研經絡腧穴,擅長以針刺調理氣血,其針法深淺得宜,能治內外諸疾,尤對風痹、癰疽等症有顯效。
養生實踐與貢獻
華佗授樊阿「漆葉青黏散」,此方以漆葉、青黏(或考為黃精)為主藥,具補益肝腎、輕身延年之效。樊阿長期服食,年過百歲而體力不衰,印證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藥食同源」之理念。此養生方結合針灸導引,體現「形神共養」的中醫養生觀,對後世道家醫學與攝生學影響深遠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樊阿雖無專著傳世,然其生平見載於《三國志》《後漢書》等史籍,與吳普同列為華佗門下代表醫家。其針術與養生實踐,豐富了漢末針灸學理論,並為中醫預防醫學提供重要範例。後世尊其為「彭城針派」之祖,部分技法可能融入《黃帝明堂經》等針灸典籍,間接推動經絡學說發展。
樊阿之成就,不僅彰顯華佗學派之博大,更凸顯中醫「針藥並用」「動靜相宜」的整體療養智慧,其百歲高壽亦成中醫養生有效性的歷史佐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