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辨瘡腫淺深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辨瘡腫淺深法

辨瘡腫淺深法乃中醫外科診斷要術之一,源自元代齊德之《外科精義》,為歷代瘍科醫家所重。此法通過審察瘡腫形色、觸按腫塊質地,配合全身證候,以判別病邪所犯層次,為後續治療提供依據。

局部辨證要點

觀其形色:

  • 瘡高而軟者:多發於血脈之分,其色多赤,腫勢浮泛,按之即起。此屬陽證,邪在氣分,病位尚淺。
  • 腫下而堅者:多發於筋骨之間,其色多青紫或暗滯,腫勢沉實,按之不即起。此屬陰證,邪已入裡。
  • 肉皮色不相辨者:皮色晦暗或如常,而深部結硬,此邪已深陷骨髓,最為險惡。

觸其質地:

  • 淺者:腫塊邊界分明,觸之溫熱,壓痛明顯而局限,潰後膿黃稠。
  • 深者:腫塊邊際模糊,觸之或熱或不熱,壓痛深在而彌散,潰後膿液稀薄或夾敗絮。

全身證候參合

審其寒熱:

  • 壯熱惡寒:初起即見高熱顫慄,此乃毒邪熾盛,內攻臟腑之兆,其瘡必深。
  • 微熱或不熱:僅局部微熱,全身無大熱,此邪在表淺,其瘡較輕。

察其神志:

  • 煩躁不寧:邪擾神明,多見於疽毒內陷,病位深重。
  • 神清氣和:雖患瘡腫而精神如常,病位多在皮肉之間。

問其飲食:

  • 渴喜冷飲:裡熱熾盛,瘡毒已深。
  • 飲食如常:胃氣未傷,邪未深傳。

病機深析

此診法實本於《內經》"善診者,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"之旨。瘡之高聳者,陽氣尚能托毒外出;腫之平塌者,正氣已虛,毒邪內陷。色澤鮮明者,氣血尚通;皮色晦暗者,經絡已阻。此皆陰陽表裡辨證之具體應用。

《外科正宗》進一步闡明:"凡瘡腫,高突為癰,屬陽;平塌為疽,屬陰。"然臨證又當細辨,如附骨疽雖深,初起亦可見局部高腫,此乃毒邪鬱結之假象,須結合全身證候及病程久暫綜合判斷。

歷代醫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"五善七惡"之說,以全身症狀預後吉凶,實為辨瘡腫淺深法之延伸。此法不僅用於瘡瘍初起之診斷,於治療過程中亦可據此判斷病情進退,為調整治法方藥提供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