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煩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煩悗,中醫名詞,又稱煩惋,是指心胸煩悶,亦指四肢困悶不舒之感。出自《靈樞·熱病》等篇。《靈樞·脹論》:「脾脹者,善噦,四肢煩悗,體重不能勝衣,卧不安。」
煩悗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心胸煩悶,四肢困悶不舒,體重不能勝衣,卧不安。臨床上常見於脾胃虛弱、痰濕內阻、氣血不和等患者。
治療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辨證施治。若患者屬於脾胃虛弱者,可用健脾益氣、化痰散結的方法治療;若患者屬於痰濕內阻者,可用化痰祛濕、健脾益氣的方法治療;若患者屬於氣血不和者,可用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方法治療。
煩悗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飲食宜清淡,少食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波動。
如果出現煩悗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