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辨瘡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辨瘡腫

瘡腫為瘡瘍診斷之重要依據,屬中醫外科辨證要點之一,首載於《醫宗金鑑·外科心法要訣》。其成因多由外邪侵襲,或內傷氣血,致經絡壅滯,營衛失和,氣血凝結而成。臨床須辨其陰陽虛實、寒熱屬性及病邪性質,以定治法。

腫之陰陽辨證

  1. 陽證腫

    • 特徵:腫勢高突,根盤緊束,色赤焮熱,疼痛劇烈,發病急速,易膿易潰。
    • 病機:多因風熱、火毒壅盛,氣血沸騰,屬實熱之證。如癰、疔等。
  2. 陰證腫

    • 特徵:腫勢平坦散漫,皮色不變或黯滯,不熱微痛,堅硬難消,或虛浮如饅,病程纏綿。
    • 病機:多因寒凝、氣虛或痰濕深伏,屬虛寒之證。如流痰、附骨疽等。

腫之病因分類

  1. 火腫

    • 表現:腫處高凸,灼熱刺痛,遇冷稍緩,皮色紅赤,或伴發熱口渴。
    • 病機:火毒熾盛,燔灼氣血。常見於疔瘡、丹毒。
  2. 寒腫

    • 表現:漫腫不紅,皮色黯青,酸痛木硬,得溫則舒。
    • 病機:寒邪凝滯,陽氣不達。如陰疽、凍瘡。
  3. 瘀血腫

    • 表現:腫脹緊硬,初呈暗褐,漸轉青紫,痛如針刺,拒按。
    • 病機:跌撲損傷或氣滯血瘀,絡脈阻塞。見於跌打損傷或癥瘕積聚。
  4. 痰腫

    • 表現:腫勢綿軟,或如囊裹水,不紅不熱,久則脹痛。
    • 病機:痰濕流注,凝聚皮下。如痰核、瘰癧。
  5. 濕腫

    • 表現:深部腫脹如棉絮,按之凹陷;淺表則起水泡,破流黃水。
    • 病機:濕濁蘊結,浸淫肌膚。如濕瘡、腳氣潰爛。
  6. 風腫

    • 表現:腫勢宣浮,遊走不定,忽起忽消,痛無定處。
    • 病機:風邪襲表,客於肌腠。如風疹、赤白遊風。

辨腫要領

  • 察色澤:紅赤屬熱,青白屬寒,紫黯多瘀。
  • 觸溫度:灼熱為陽,涼冷為陰。
  • 按形質:堅硬多實,柔軟多虛;根盤收束易治,散漫無根難癒。

此辨證之法,須結合全身症狀及脈象,方能準確判別病性,為後續用藥外治之綱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