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翻花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翻花瘡

翻花瘡,又稱為反花瘡,是一種皮膚病,其特徵是瘡口潰爛後,胬肉突出,頭部較大而底部較小,表面呈花狀。

翻花瘡的病因尚不明確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• 外傷:皮膚外傷後,細菌感染可能導致翻花瘡。
  • 免疫功能低下:免疫力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,進而引發翻花瘡。
  • 糖尿病: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較高,這可能損害血管和神經,使他們更容易感染細菌,從而引發翻花瘡。

翻花瘡的症狀包括:

  • 皮膚上出現一個或多個潰瘍。
  • 潰瘍周圍出現紅腫和疼痛。
  • 潰瘍中可能有膿液或血液。
  • 潰瘍有時會癒合,但往往會復發。

翻花瘡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。
  • 使用外用藥膏或軟膏促進潰瘍癒合。
  • 在嚴重情況下,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潰瘍。

翻花瘡的預後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。如得到適當治療,潰瘍通常會在幾週內癒合。然而,如果感染嚴重,潰瘍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癒合,甚至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

翻花瘡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。若您有任何皮膚潰瘍,請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需要治療。

古籍原文

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「翻花瘡,生瘡潰後,胬肉由瘡口突出,頭大蒂小,表面如花狀者是也。」

《醫林改錯》卷二:「翻花瘡,生瘡潰後,胬肉由瘡口突出,頭大蒂小,表面如花狀者是也。此由瘡毒深伏,血氣不和,故成此狀。治宜拔毒散毒,以消散胬肉。方用拔毒散毒湯:大黃三錢,黃連三錢,黃柏三錢,赤芍三錢,當歸三錢,川芎三錢,白芷三錢,甘草三錢,水煎服。若胬肉已成,可用刀割去,以消散毒氣。若瘡口流膿,可用生大黃、生黃連、生黃柏、生甘草各三錢,水煎服。若瘡口疼痛,可用乳香、沒藥各三錢,水煎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