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發作無時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發作無時瘧

發作無時瘧為瘧疾之一類,其特徵在於寒熱發作無固定時辰,與常見之「一日瘧」「間日瘧」等有別。此病名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,其病因病機與衛氣運行失常、邪氣內伏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衛氣失調,邪乘虛入
    中醫認為,衛氣晝夜循行於體表,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穴。若腠理不固,邪氣乘虛侵入,與正氣相搏,則發為寒熱。一般而言,瘧疾發作有定時者,多因邪正交爭於經絡;而發作無時者,則因「府藏受邪,內外失守」,致邪氣妄行,不循常軌,故休作無時。
  2. 伏邪旁溢,界絡受擾
    此類瘧疾亦可因調攝失當所致,如飲食不忌、過勞傷正,致本已伏藏之瘧邪旁溢,擾動界絡(三焦膜原之屬),使正邪相爭之機轉紊亂,故發作無定時。
  3. 將愈之兆
    部分情況下,若瘧疾原發作有規律,後轉為發作無時,可能是邪氣漸衰、正氣將復之徵兆,如《類證治裁》所言:「發期錯亂乃將愈之兆。」

治法原則

治療發作無時瘧,首重「和營調衛,兼疏餘邪」。因邪氣深伏,不可急於求效而妄用劫劑(如常山、草果等猛烈截瘧之藥),以免損傷正氣,反致病情纏綿。宜以調和營衛為本,佐以輕清透邪之品,如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加減,或依據證候選用達原飲等方,疏理膜原伏邪。

與他證之別

此病需與「癉瘧」「溫瘧」等鑒別:

  • 癉瘧:但熱不寒,多因陰虛陽亢。
  • 溫瘧:先熱後寒,發作有時。
  • 發作無時瘧:寒熱交作而無定時,病機偏重衛氣失序、邪伏界絡。

總言之,發作無時瘧之關鍵在於「邪正相爭之機轉紊亂」,臨床須細辨伏邪深淺、正氣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