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發無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發無澤
證名,指頭髮失去光澤且易於斷落之病證,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:「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,肉軟卻故齒長而垢發無澤,發無澤者骨先死。」此證多因肝腎陰血虧虛,無法濡養毛髮所致,屬中醫「毛髮失養」之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肝腎陰血不足:
中醫認為「髮為血之余」,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互化。若肝腎陰血虧虛,毛髮失於濡養,則枯槁無澤,甚則脫落、易折。 - 精氣衰敗:
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發無澤者骨先死」,強調腎主骨生髓,其華在髮。腎精衰微,骨髓空虛,連帶影響毛髮生長,反映整體精氣衰竭之象。 - 血熱或燥邪傷陰:
部分患者因陰虛內熱,或外感燥邪,耗傷津血,致使毛髮失潤,伴見頭皮乾燥、搔癢等症。
臨床表現
- 毛髮乾枯無光澤,觸之粗糙。
- 髮質脆弱,易斷裂或脫落,尤其梳洗時明顯。
- 或伴頭皮乾燥、屑多,甚則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等肝腎陰虛之全身症狀。
治法與方藥
治則:以滋補肝腎、養血潤燥為主,兼熱者佐以清熱。
- 主方加減:
- 四物湯合六味地黃丸:
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補血調血,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,兩方合用可填精養血。若陰虛火旺,加知母、黃柏(即知柏地黃丸);若血虛燥熱,加丹皮、赤芍。 - 七寶美髯丹:
適用於肝腎精血虧甚者,以何首烏、枸杞子、菟絲子等補益精血,烏髮強骨。
- 四物湯合六味地黃丸:
- 單味藥與食療:
- 黑芝麻、桑椹、核桃等具滋陰養血之效,可適量入藥或食用。
- 外用側柏葉、當歸煎湯洗髮,輔助潤澤毛髮。
相關理論延伸
- 經絡與毛髮關係:
足少陰腎經「貫脊屬腎」,其氣衰則骨枯髮墮;足厥陰肝經「絡諸筋」,肝血不足則筋弱髮脆。故調理肝腎經氣為治本之策。 - 五色與五行:
中醫認為黑色屬腎,毛髮色澤與腎氣盛衰相關。若髮色早白或枯黃,常責之腎虛或血熱。
此證雖以外在毛髮表現為主,實則反映內在臟腑氣血狀態,臨床需辨明虛實,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