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納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納獃(胃獃)是指胃的受納功能獃滯,即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的症狀。一般納獃的病因可以歸納為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、勞累過度、以及其他因素。飲食不節包括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或者暴飲暴食,這些都會損傷脾胃,導致納獃。情志不遂指的是長期的抑鬱、焦慮、緊張等心理狀態,這會導致氣機鬱滯,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,進而出現納獃。勞累過度則會耗傷氣血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從而引發納獃。其他因素如胃部疾病、內分泌疾病等也可能造成納獃。

納獃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體重下降、以及其他一些伴隨症狀。食慾不振是納獃最主要的臨床表現,患者常常感到胃口不好,不想吃飯,甚至看到飯菜就反胃。消化不良則表現為腹脹、腹痛、噯氣、反酸等症狀。由於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,患者的體重會逐漸下降。其他一些伴隨症狀則包括乏力、疲倦、失眠、多夢等。

治療納獃的方法主要是健脾和胃,以及消食化滯。常用的中藥有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,這些中藥可以健脾益氣,和胃消食。另外還有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中藥,這些可以燥濕化痰,同樣也有健脾和胃的作用。還有山楂、麥芽、神曲、萊菔子等中藥,這些可以消食化積,同樣也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。

預防納獃的方法主要包括飲食有節、情志舒暢、勞逸結合、以及適當鍛鍊。飲食方面應該要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心理方面要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長期抑鬱、焦慮、緊張等負面情緒的影響。在工作和休息之間要適當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同時適當鍛鍊有助於增強體質。

納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在出現相關症狀時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