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發驚潮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發驚潮搐,病證名。出《儒門事親》。指小兒三、五歲或至十餘歲。突然發生驚怖,目瞪喘急,涎如拽鋸,不省人事,抽搐如潮發作。輕者為驚弔,重者為癇病。似即原發性癲癇。

發驚潮搐,又稱為發驚潮搐證、發驚潮搐病、發驚潮搐疾。是小兒常見的急性驚厥性疾病。多見於3-5歲的小兒,也有10歲以上者。發病急驟,突然發生驚恐,目瞪視物,喘急,涎如拽鋸,不省人事,四肢抽搐,如潮水般一陣一陣發作。輕者為驚弔,重者為癇病。

發驚潮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先天稟賦不足:小兒先天不足,精血虧虛,肝腎陰虛,不能濡養筋脈,則易發生驚厥。
  2. 外感六淫:外感風寒、風熱、暑濕等六淫之邪,侵襲人體,內擾心神,則可引起驚厥。
  3. 內傷飲食:小兒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運化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輸布到四肢百骸,則可引起驚厥。
  4. 情志不遂:小兒情志不遂,如受到驚嚇、恐懼、悲傷等刺激,可引起肝氣鬱結,肝陽上亢,痰濁上蒙清竅,則可引起驚厥。

發驚潮搐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突然發生驚恐:小兒突然發生驚恐,目瞪視物,喘急,涎如拽鋸,不省人事。
  2. 四肢抽搐:四肢抽搐,如潮水般一陣一陣發作。
  3. 其他症狀:發病時,小兒還可伴有面色蒼白、口唇青紫、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大小便失禁等症狀。

發驚潮搐的診斷主要根據小兒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,可以做出診斷。

發驚潮搐的治療以扶正祛邪、平肝熄風為主。可選用以下中藥方劑:

  1. 羚羊角鉤藤湯:羚羊角、鉤藤、天麻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平肝熄風、清熱解毒的作用,適用於小兒驚厥屬於肝陽上亢、痰熱上蒙清竅者。
  2. 鎮驚安神湯:朱砂、珍珠、琥珀、鉤藤、天麻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鎮驚安神、平肝熄風的作用,適用於小兒驚厥屬於肝陽上亢、痰熱上蒙清竅、心神不安者。
  3. 四物湯加減: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。本方具有補血養血、活血調經的作用,適用於小兒驚厥屬於氣血虧虛、肝腎陰虛者。

發驚潮搐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或病情嚴重,則可能會導致小兒死亡。

發驚潮搐的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安靜、舒適的環境。
  2. 避免強光、噪音等刺激。
  3. 給予小兒充足的水分和營養。
  4. 密切觀察小兒的病情變化,如有異常,應及時就醫。

發驚潮搐是小兒常見的急性驚厥性疾病,如果家長發現小兒有發病的症狀,應立即送醫治療。在治療期間,家長要注意做好護理,以促進小兒早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