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發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發遲
發遲為中醫兒科「五遲」之一,指小兒出生時無髮,或日久不長,即便生長亦稀疏萎黃,色澤枯槁。此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致氣血虧虛,不能上榮於髮根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先天不足:父母精血虧虛,或孕期調攝失宜,胎元失養,致小兒腎氣虧損。腎藏精,其華在髮,腎精不足則髮失所養。
- 後天失調:脾胃虛弱,運化無力,氣血生化不足,難以濡養毛髮。或久病耗傷氣血,營血虛滯,髮失滋潤。
辨證要點
- 髮質稀疏細軟,色黃無澤,生長緩慢。
- 或伴見五遲其他症狀,如立遲、行遲、齒遲、語遲。
- 面色萎黃,形體消瘦,納差乏力,舌淡脈細弱者,屬氣血兩虛;若兼見囟門遲閉,骨骼軟弱,則多責之於腎精不足。
治法方藥
- 補益氣血:適用於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者,方選《醫宗金鑑》胡麻丸(胡麻、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等),或歸脾湯加減,以健脾養血。
- 補腎填精:若屬腎精虧虛,可選用加味六味地黃丸,酌加何首烏、枸杞子、黑芝麻等滋腎烏髮之品。
- 飲食調養:輔以血肉有情之品,如豬肝、黑豆、核桃等,以助精血化生。
古籍參考
《幼幼集成》云:「髮遲者,血氣未充,不能榮髮也。」強調氣血充盈為毛髮生長之本。另《小兒藥證直訣》指出,髮遲多與「腎虛髓弱」相關,治療需注重補腎益髓。
發遲之證,需辨明虛實,調理臟腑,尤重脾腎二臟,使氣血充足,精微上達,則毛髮自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