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證

寒證是中醫學病證名,指的是由於感受寒邪或因陽氣衰弱、陰氣過盛導致機體機能與代謝活動衰退,抵抗力減弱而出現寒冷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體溫不足,面色蒼白,精神萎頓,喜溫怕冷,蜷臥。
  • 脘腹冷痛,得熱則痛減。
  •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。
  • 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
  • 舌質淡苔白滑,脈沉遲。

常見疾病

寒證多見於慢性、機能衰退性的疾病,例如慢性胃炎、慢性腸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腎炎、慢性肝炎、慢性心臟病等。

治療原則

寒證的治療原則是溫陽散寒,常用方藥有:

  1. 附子理中湯:適用於陽虛寒盛、脘腹冷痛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、舌淡苔白、脈沉遲等症。
  2. 四逆湯:適用於陽虛極盛、四肢厥冷、脈微欲絕等症。
  3. 桂枝湯:適用於風寒外感、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鼻塞流涕、咳嗽、舌淡苔白、脈浮緊等症。
  4. 麻黃附子細辛湯:適用於風寒表實、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鼻塞流涕、咳嗽、舌淡苔白、脈浮緊等症。

預防方法

預防寒證主要是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在寒冷的季節,要注意增添衣物,不要過度勞累,保持良好的睡眠。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,多吃溫熱性食物,例如羊肉、牛肉、狗肉、雞肉、魚肉、豆漿、牛奶等。

《黃帝內經》的論述

《黃帝內經》中對寒證的論述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寒者,水之勝也。水勝則腫,腫則脹,脹則痛,痛則寒,寒則凝,凝則泣,泣則留,留則成腫。
  • 寒氣客於皮膚,則腠理閉塞,毛髮不榮,肌肉失溫,則為寒痹。
  • 寒氣客於肌肉,則肌肉收縮,筋脈拘急,關節不利,則為寒痺。
  • 寒氣客於腸胃,則腸胃寒凝,水谷不化,則為寒積。
  • 寒氣客於心肺,則心肺寒凝,氣血不通,則為寒厥。

這些論述對寒證的病因、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都有詳細的闡述,對臨床診治寒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