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發斑傷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發斑傷寒

發斑傷寒為中醫病證名,指傷寒病程中出現皮膚斑疹的疾患。此證多因邪熱鬱於血分,外透肌表所致,屬傷寒變證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發斑傷寒的形成,主要與邪熱內蘊、不得外透有關。《傷寒括要·傷寒總論》指出:「傷寒發斑,因當汗不汗;當下不下,或未當下而早下,則熱蘊於胃而發斑也。」若邪熱熾盛,鬱於陽明血分,迫血外溢肌膚,則見斑疹顯現。此外,誤治或失治,如過早使用下法,或應汗不汗,皆可導致熱毒內陷,發為斑疹。

辨證要點

發斑傷寒的預後,須辨其順逆。《重訂通俗傷寒論·發斑傷寒》云:「凡斑既出,脈洪滑有力,手足溫而神識清爽者,病勢順而多吉;脈沈弱無神,四肢厥而神識昏沈者,病勢逆而多兇。」臨床觀察斑疹的色澤、分布及伴隨症狀,可判斷病情輕重:

  • 順證:斑色紅活,分布勻稱,熱勢雖高但神志清晰,脈象洪滑,手足溫暖,提示邪熱雖盛,但正氣尚能抗邪。
  • 逆證:斑色紫暗,或隱隱不顯,兼見四肢厥冷、神昏譫語、脈象沉弱,多屬熱毒深重,正氣不支,病情危篤。

治療法則

發斑傷寒的治療,須根據斑疹的發展階段施治:

  1. 斑欲出未出之際:邪熱鬱於肌表,尚未透發,宜用辛涼透表之法,使斑疹順利外透。可選用葛根升麻湯,或升麻湯加犀角、黑參,以清熱解毒、透邪外出。
  2. 斑已出而熱盛者:若斑疹已顯,但熱毒仍熾,見高熱煩渴、脈洪數者,宜清熱涼血解毒,可用人參化斑湯(人參、石膏、知母、甘草等)以益氣清熱、涼血化斑。若熱毒內擾心神,見心煩不寐、譫語錯言者,可用黃連解毒湯加黑參、升麻、大青葉,以瀉火解毒、涼血消斑。
  3. 斑發已盡而裏熱未清者:若斑疹已透,但裏熱未解,兼見便秘、譫語,可酌情使用涼膈散大柴胡湯微下之,以清泄餘熱,但須謹慎,避免過下傷正。

分類

發斑傷寒可進一步分為陽證發斑陰證發斑

  • 陽證發斑:多因熱毒熾盛,斑色鮮紅或深紅,伴高熱、口渴、脈洪大,治宜清熱涼血。
  • 陰證發斑:多因陽氣虛衰,斑色淡紅或紫暗,兼見四肢厥冷、脈微細,治宜溫陽托毒。

發斑傷寒的辨治,須結合整體病機,靈活運用透表、清熱、涼血、解毒等法,以達邪去正安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