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遍身青筋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遍身青筋痧

遍身青筋痧為痧證之一,屬中醫急症範疇,其特徵為發作時面色青紫如靛,周身青筋暴脹,粗大如筋,疼痛自小腹起始,上攻胸脅,患者多伴見極度困倦乏力。此證多因氣血壅滯、經絡閉阻,或外感穢濁邪毒,內傷飲食積滯,導致氣血逆亂,瘀毒內結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血瘀阻: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,致使氣機鬱滯,血行不暢,瘀血內停,經脈脹滿而青筋暴露。
  2. 穢濁蘊結:暑濕穢濁之邪內侵,或飲食不節,積滯化熱,毒邪壅遏三焦,氣血逆亂,發為痧脹。
  3. 經絡閉塞:邪毒深伏,阻滯經絡,氣血不得宣通,故見筋脈暴起,痛勢劇烈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面色青紫,周身青筋脹起,粗大明顯,觸之堅硬;小腹疼痛,並向上攻衝至胸脅,痛勢急迫。
  • 兼症:胸悶氣促、煩躁不安、肢體困重,甚則神昏乏力。
  • 舌脈: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象弦緊或沉澀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外治法
    • 刺絡放血:急刺曲池、委中等穴,放出紫黑瘀血,以瀉熱毒、通經絡。
    • 刮痧:以瓷匙蘸油刮拭背脊、肘窩等處,令痧毒外透。
  2. 內服藥
    • 滌痧丸:以火酒送服,取其辛散走竄之力,開鬱解毒、行氣活血。
    • 活血化瘀方:可選用桃仁、紅花、丹參等配伍,佐以行氣藥如枳殼、香附。
    • 清熱化濁方:若屬暑穢夾瘀,可加藿香、佩蘭、鬱金等芳化解毒。

辨證要點
此證需與其他痧症及瘀血病證相鑑別,其關鍵在於「青筋脹起」與「痛勢上攻」之特徵,且發病急驟,多屬實證、熱證。若兼見神昏、肢冷,則為毒邪內閉之危候,需速予開竅通絡之劑。

古籍參考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指出此證「滿身青筋脹起,粗如筋」,強調其瘀阻之甚,治法以刺血與藥丸並施,標本兼顧。後世醫家亦重視此證與「痧毒攻心」之關聯,臨床須防其變證。

(註:本文所述治法與用藥,需基於具體辨證,臨床運用當遵醫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