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兒發成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兒發成穗
兒發成穗為中醫病證名,指小兒頭髮枯萎無澤,且膠結成束如穗狀之表現,屬疳疾證候之一。此症多見於久病體弱或營養不良之小兒,反映氣血虧虛、津液耗損,或脾胃運化失司,致使毛髮失於濡養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疳疾傷津:
小兒疳疾多因飲食不節、脾胃受損,或蟲積內擾,導致氣血生化不足。如《育嬰秘訣》所載:「大病後,其發成穗,或稀少者,乃津液不足,疳癆之外候也。」指出疳疾久病耗傷陰液,髮失濡潤,故枯結成穗。 - 脾胃虛弱:
脾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穀精微。若脾胃虛弱,氣血生化乏源,則「髮為血之餘」失養,呈現乾枯膠結之態。 - 腎精不足:
腎藏精,其華在髮。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及腎,致腎精虧虛,亦可能導致毛髮稀疏、枯槁成穗。
臨床特徵
- 頭髮乾枯無光澤,糾結成束,狀如稻穗。
- 常伴隨疳疾其他症狀,如形體消瘦、面色萎黃、腹大青筋、精神萎靡等。
- 嚴重者可見毛髮脫落或生長遲緩。
中醫辨證與相關理論
此症多歸於「疳證」範疇,與「疳熱」、「疳積」等證相關。歷代醫家認為,髮質變化可反映內在臟腑狀況:
- 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及「疳疾髮焦」,強調疳病傷及氣血,上不榮髮。
- 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亦指出,疳證患兒常見「髮結如穗」,屬脾胃虛損之標誌。
治療方向
中醫治此症以調理脾胃、滋養氣血為主,輔以清熱除疳或補益腎精。常用方劑如:
- 參苓白朮散:健脾益氣,適用於脾胃虛弱型。
- 肥兒丸:消疳化積,針對疳積內熱者。
- 六味地黃丸:滋補腎陰,適用於腎精不足者。
兒發成穗不僅是外顯症狀,更是內在失衡之警訊,需結合整體辨證,探求根本病機,方能對症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