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二人上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二人上馬

二人上馬為中醫推拿常用穴位,主要應用於小兒推拿,屬手部特定刺激點。其定位與功效歷代醫籍記載略有差異,可分為以下兩種說法:

一、手背部定位

據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》記載,此穴位於手背第四、五掌骨小頭之間,對應小指下里側(近尺骨端)。

  • 功能:主治小便赤澀,具清熱利濕之效;透過「清補腎水」之法,可調節腎陰虛火旺之證。
  • 操作: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,或配合掐法,刺激量以輕柔為宜。

二、掌面雙穴定位

《幼科推拿秘書》提出另一說法,認為「二人上馬」由兩穴組成,分佈於手掌面:

  1. 第一穴:位於第五掌指關節橫紋處(即小指本節橫紋)。
  2. 第二穴:對應第五掌骨底部(近腕處),約與神門穴(手少陰心經)外側相鄰。
  • 操作手法:施術者以拇指按壓神門旁(近掌根處),食指同時掐按小指根橫紋旁,兩指協同施力。
  • 功效:此手法強調「清補腎水」,兼能調理小腸氣機,適用於小兒虛熱煩躁、小便不利或腸腑氣滯等症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二人上馬穴雖非十四經腧穴,但依「經外奇穴」理論,其作用與手太陽小腸經、手少陰心經相關聯。小指尺側為手太陽小腸經所過,而「腎水」一說源自五行理論,指補益腎陰以制虛火。透過刺激此穴,可間接調節心腎相交、泌別清濁之功能,符合小兒「臟腑嬌嫩,易虛易實」的生理特點。

臨床應用

傳統多用於小兒夜啼、口瘡、尿短赤等屬陰虛內熱者,亦作為日常保健穴位。操作時需結合辨證,實熱證宜清瀉(如掐法),虛證宜補益(如緩揉)。其命名「二人」喻術者兩指協作,「上馬」則形容手法如跨騎之勢,具動態調氣之意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學理,具體運用須遵循專業醫者指導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