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二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二蹻詳解
二蹻之基本概念
二蹻者,乃中醫經絡學說中陰蹻脈與陽蹻脈之合稱,屬奇經八脈範疇。此二脈雖不隸屬於十二正經系統,然其循行分布與功能作用皆與人體陰陽平衡、肢體運動密切相關。二蹻之名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其後歷代醫家多有闡發,形成完整理論體系。
陰蹻脈詳述
陰蹻脈起於足少陰腎經之照海穴,上行經內踝,沿下肢內側上行,過陰部,上貫胸腹,至缺盆,再上行至目內眥,與陽蹻脈相會。其循行特點為:
- 主司陰氣之運行
- 與足少陰腎經關係密切
- 具有濡養陰液、調節陰經氣血之功
《難經》有云:「陰蹻為病,陽緩而陰急」,意指陰蹻脈功能失調時,陽側肌肉弛緩而陰側肌肉拘急。
陽蹻脈詳述
陽蹻脈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申脈穴,經外踝上行,沿下肢外側分布,上貫肩胛,過頸部,至目內眥,與陰蹻脈相會。其循行特點為:
- 主司陽氣之運行
- 與足太陽膀胱經關係密切
- 具有溫煦陽經、調節肢體運動之功
《靈樞·寒熱病》載:「陽蹻為病,陰緩而陽急」,即陽蹻脈功能失調時,陰側肌肉弛緩而陽側肌肉拘急。
二蹻之功能作用
二蹻脈共同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與肢體運動,具體功能如下:
- 平衡陰陽:陰蹻主陰,陽蹻主陽,二者協調維持人體陰陽動態平衡
- 調節睡眠:二蹻脈氣血盛衰與睡眠覺醒周期相關,《靈樞》言「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」
- 司目之開闔:二蹻脈皆上行至目內眥,參與眼瞼開合功能
- 主下肢運動:二蹻脈循行下肢,影響肢體屈伸與行走功能
二蹻之腧穴關係
二蹻脈與特定腧穴關係密切,尤以起始穴最為重要:
- 陰蹻脈起始穴:照海(足少陰腎經)
- 陽蹻脈起始穴:申脈(足太陽膀胱經)
此二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,臨床常用於治療二蹻脈相關病症。照海通陰蹻,主治咽喉乾燥、失眠等陰虛之證;申脈通陽蹻,主治頭痛、眩暈等陽亢之證。
二蹻與其他經脈關係
二蹻脈與多條經脈存在交會關係:
- 與手足太陽、少陽、陽明經相交會
- 與督脈、任脈相聯繫
- 與十二正經之標本、根結理論相關聯
《奇經八脈考》指出:「二蹻同源而異流,陰陽相濟,共司運動之機。」
二蹻病理表現
二蹻失調常見臨床表現包括:
- 陰陽失衡所致失眠或嗜睡
- 肢體運動障礙,如足內翻或外翻
- 眼瞼開合異常,如眼瞼下垂或痙攣
- 陰陽氣血失和引發的各種痛證
歷代醫家對二蹻病症治療多從調理陰陽入手,針灸常取照海、申脈等穴,藥物治療則視具體證候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