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二龍戲珠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二龍戲珠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、抽搐、煩躁不安等症,其操作方式因歷代醫家流派不同而略有差異,以下分述四種經典操作法:


一、指節屈伸搖擺法

出自《厘正按摩要術》,屬經絡調理法。
操作

  1. 施術者以一手固定小兒腕部(多取左手),另一手以拇、食、中三指輕夾小兒食指與無名指指節。
  2. 沿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走向,作緩慢屈伸及左右輕搖,形如雙龍環繞珠玉之態。
    作用機理
    食指屬大腸經(陽明),無名指屬三焦經(少陽),透過刺激此二經,可調和陰陽氣機,疏泄肝風內動所致之驚厥。

二、耳輪揉捏牽拉法

源自《小兒按摩經》,結合耳穴理論。
操作
以雙手拇、食指輕捏小兒雙耳耳輪(耳廓外緣),先以揉法鬆解局部經氣,再施以輕柔牽拉,力度以耳輪微紅為度。
作用機理
耳輪為十二經脈氣血匯聚之處,《靈樞》稱「耳者宗脈之所聚」。透過刺激耳輪,可激發少陽經氣,達到鎮驚安神之效,尤適用於夜啼及高熱驚風。


三、經穴對掐推移法

見於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》,強調穴位配伍。
操作

  1. 施術者以兩手小指掐定治療部位兩側(如天河水穴兩旁),固定經氣運行路徑。
  2. 雙手食、中指併攏,沿經絡走向(如心包經)作前後交替推法,形似雙龍追逐。
    作用機理
    此法結合「掐法」與「推法」,掐以定驚開竅,推以清熱透邪,常用於心肝火旺所致之抽搐。

四、前臂交替按壓法

載於《幼科推拿秘書》,專攻特定經線。
操作
以食、中二指指腹,自總筋穴(腕橫紋中點)起始,沿前臂屈側正中線(相當於心包經循行處)交替按壓至曲澤穴(肘橫紋中點)。
作用機理
總筋為手厥陰心包經要穴,此法透過連續按壓刺激,可清心包絡之熱,平肝熄風,符合《小兒推拿廣意》「驚風需調心肝」之論。


中醫理論基礎

「二龍戲珠」之名取象於手法動態,其核心在於「雙經並調」與「動靜相濟」:

  1. 陰陽平衡:多選取陽經(如三焦經)與陰經(如心包經)配對操作,使氣血協調。
  2. 剛柔並施:結合掐法的剛勁與揉推法的柔和,符合小兒「臟腑嬌嫩」之體質特點。
  3. 經絡-臟腑聯動:透過肢端或耳部刺激,間接調控肝、心包等臟腑功能,體現「內病外治」思想。

歷代醫家對該手法的變通應用,反映小兒推拿「同病異治」的特色,臨床需依據證型(如急驚風多取耳輪法,慢驚風宜用前臂按壓法)靈活選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