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寒里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表寒里熱

表寒里熱是指表裡寒熱錯雜的一種表現。患者本有內熱而又感受風寒,或外邪傳里化熱而表寒未解。表現為既有惡寒、發熱、無汗、頭痛、身痛或氣喘、脈浮緊等表寒證,又有煩躁、口渴、尿黃、便結等里熱證。

內經》曰:「寒熱錯雜,表裡俱病。」《傷寒論》曰:「表寒里熱,其人必惡寒,發熱汗出,無汗而喘,脈浮緊。」

表寒里熱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• 外感風寒,內有蘊熱。患者先感風寒,表寒未解,內有蘊熱,則可出現表寒里熱的症狀。
  • 外感風寒,內傷化熱。患者先感風寒,表寒未解,內傷化熱,則可出現表寒里熱的症狀。

表寒里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惡寒發熱:患者常常表現為惡寒發熱,但發熱不明顯,常常伴有頭痛、身痛、無汗、氣喘等症狀。
  • 口渴、尿黃、便結:患者常常表現為口渴、尿黃、便結等症狀。
  • 脈浮緊:患者的脈象常常表現為浮緊。

表寒里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解表散寒:如果患者的病情以表寒為主,可以使用解表散寒的中藥,如麻黃、桂枝、白芍等。
  • 清熱解毒:如果患者的病情以里熱為主,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,如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。
  • 宣肺化痰:如果患者的病情以痰熱為主,可以使用宣肺化痰的中藥,如杏仁、枇杷葉、陳皮等。

表寒里熱的預後一般良好,如果及時治療,可以很快痊癒。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會引起其他併發症。

古籍原文

《內經》曰:「寒熱錯雜,表裡俱病。」《傷寒論》曰:「表寒里熱,其人必惡寒,發熱汗出,無汗而喘,脈浮緊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曰:「表寒里熱,其人必惡寒,發熱汗出,無汗而喘,脈浮緊,此為表寒里熱,當以麻黃解表,以黃連湯清里。」

《溫病條辨》曰:「表寒里熱,其人必惡寒,發熱汗出,無汗而喘,脈浮緊,此為表寒里熱,當以麻黃湯解表,以黃連湯清里,若表寒里熱,兼有痰飲者,當以小青龍湯加減治之。」

《中醫學》曰:「表寒里熱是指表裡寒熱錯雜的一種表現。患者本有內熱而又感受風寒,或外邪傳里化熱而表寒未解。表現為既有惡寒、發熱、無汗、頭痛、身痛或氣喘、脈浮緊等表寒證,又有煩躁、口渴、尿黃、便結等里熱證。」

結語

表寒里熱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,其臨床表現主要有惡寒發熱、口渴、尿黃、便結等。治療上以解表散寒、清熱解毒、宣肺化痰等法為主。

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。如果您有任何疑問,歡迎在評論區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