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耳癰

耳癰是耳部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炎症,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。其發病急,症狀重,如不及時治療,可引起嚴重後果。耳癰可分為耳門癰和耳根癰兩種,具有不同的發生位置和症狀。

耳癰的表現

耳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耳部疼痛:是耳癰最主要的症狀,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陣發性,可向頭部、頸部、面部放射。
  2. 耳內流膿:膿液多為黃色或綠色,有臭味。
  3. 耳道腫脹:耳癰引起的炎症反應使耳道變得狹窄,影響聽力。
  4. 耳膜穿孔:是耳癰的嚴重併發症,可導致中耳積液、聽力下降,甚至耳聾。

耳癰的治療

耳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。外用藥可用魚石脂、雄黃、冰片等。耳癰的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以免延誤病情。

耳癰的預防

耳癰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耳道進水。
  2. 避免用手挖耳朵。
  3. 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出現耳部疼痛、耳內流膿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