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耳癢是指耳部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作癢的一種症狀,常與耳內流膿、皮膚搔癢、皮膚濕爛、旋耳瘡等症狀有關。

常見證候包括以下幾種:

  1. 風熱濕毒耳癢:耳部作癢難忍,癢甚則耳廓周圍皮膚發紅灼熱,時流黃水,甚則搔癢不止而出血,疼痛。小兒多有發熱、煩躁等症狀。舌苔黃膩,脈數有力。

  2. 血虛風燥耳癢:耳廓皮膚增厚,乾裂,粗糙,作癢不止,有乾痂和脫屑,伴見面黃肌瘦,食慾不振,身倦乏力,舌淡,脈虛細等。甚者可蔓延至外耳道。

  3. 腎虛火旺耳癢:外耳道奇癢難忍,但耳廓可不癢。或流黃水,或如風吹,並時兼耳痛。若加搔抓刺激,耳中結痂,粗糙乾厚。常伴腰痠乏力,耳鳴眩暈,脈細數,舌質紅。

這些證候的鑒別分析如下:

  1. 風熱濕毒耳癢:因風熱濕毒外邪蘊結於耳,氣血鬱滯不通所致。治療上應祛風清熱,除濕解毒。

  2. 血虛風燥耳癢:多由風熱濕毒耳癢經久不已而致。治療上應養血祛風,健脾和胃。

  3. 腎虛火旺耳癢:由先天腎虧或勞傷腎元所致。治療上應補腎降火。

上述證候還可以使用外治法進行治療,比如給予適當的外用藥物。

總結來說,耳癢可分為風熱濕毒、血虛風燥和腎虛火旺等幾種證候。針對每種證候的治療方法略有不同。【文獻別錄】中提及,尋常耳癢多屬於風、火之證,容易治療。但有些情況下,耳癢嚴重,甚至搔抓出血,可能是腎臟風毒上攻於耳所致,建議適當使用透水丹治療,同時戒酒與過度飲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