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穴模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耳穴模型
耳穴模型,又稱耳針模型,是中醫針灸教學與臨床應用中的重要教具,主要用於標示耳針穴位的位置。其材質多選用塑料、乳膠或石膏,便於展示與操作,廣泛應用於中醫教育及臨床參考。
在中醫理論中,耳朵被視為人體經絡氣血匯聚之處,與五臟六腑及全身各部密切相關。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「全息理論」,耳廓被認為是一個倒置的胎兒形態,各部位對應著不同的臟腑與器官。透過刺激耳穴,可調節相應部位的氣血運行,達到診斷與治療的效果。
耳穴模型通常精確標註數十至上百個穴位,如「神門穴」(鎮靜安神)、「心穴」(調節心血管功能)、「胃穴」(改善消化功能)等,並依據國際標準化耳穴名稱(如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耳穴定位)進行設計。這些模型不僅幫助學習者掌握耳穴分布,亦能輔助醫師在臨床上進行穴位定位與治療規劃。
耳針療法作為針灸的分支,具有操作簡便、適應症廣泛的特點,常用於疼痛管理、內科疾病及情志調理。耳穴模型的使用,使這門古老技藝得以系統化傳承,並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持續發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