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妄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耳妄聞
病證名,出自《靈樞·癲狂》:「狂,目妄見,耳妄聞。」指患者耳中時有幻聽,聞及虛幻聲響,如人語、蟲鳴等,實則外界並無相應聲源。此症屬中醫「神志病」範疇,與現代醫學「幻聽」症狀相似,然中醫從臟腑氣血失調角度論治,強調內在病機。
病因病機
- 肝火妄動:情志不遂,鬱怒傷肝,肝鬱化火,循經上擾清竅,致耳竅失司,幻聽頻作。
- 痰迷心竅:思慮過度或飲食不節,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蒙蔽心竅,擾亂神明,故生妄聞。
- 心腎不交:腎陰虧虛,心火獨亢,水火失濟,虛火上炎,擾及耳竅,亦可誘發此症。
辨證論治
-
肝火擾竅
- 主證:耳中幻聽聲響劇烈,伴煩躁易怒、面赤口苦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。
- 治法:清肝瀉火,開竅寧神。
- 方藥:龍膽瀉肝湯加減,酌加石菖蒲、鬱金以化痰開竅。
-
痰濁蒙竅
- 主證:幻聽聲響模糊,胸悶痰多、頭重如裹、舌苔白膩、脈滑。
- 治法:化痰降濁,醒神開竅。
- 方藥:導痰湯合黃連溫膽湯,可加遠志、茯神以安神定志。
-
心腎陰虛
- 主證:幻聽時作時止,伴心悸失眠、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交通心腎。
- 方藥: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,佐磁石、龍骨以鎮攝浮陽。
針灸療法
- 取穴:以督脈、心經、肝經為主,如百會、神門、太衝、聽宮等穴,配合豐隆化痰、太谿滋腎。
- 手法:實證用瀉法,虛證用補法,或平補平瀉。
古籍參考
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提及:「耳中妄聞,責之肝膽之火上逆。」《醫宗金鑒》亦載痰火擾神致幻聽之論,強調「治痰先治氣,氣順則痰消」。此症治療需標本兼顧,調暢氣機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