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上髮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耳上髮際
經外穴名,別名耳上,出自《千金要方》,為頭部一特定穴位。其定位於耳尖直上入髮際處,屬經外奇穴範疇,臨床多用於治療癭氣、癲癇等病症。
定位與取穴
耳上髮際位於頭側部,具體取穴時,可先確定耳廓最高點(耳尖),垂直向上至髮際邊緣處即為此穴。其位置鄰近少陽經循行區域,與三焦經、膽經氣血運行相關聯。
主治功能
- 癭氣(甲狀腺腫大類疾病):
此穴能調節局部氣血,疏通經絡,對頸部腫塊、氣鬱痰凝所致之癭氣有一定緩解作用。 - 癲癇:
據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灸此穴可治「卒癲」,即突發性癲癇發作,透過刺激穴位以平肝息風、醒腦開竅。 - 頭痛、眩暈:
因穴位鄰近少陽經,對偏頭痛或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,亦有輔助調理之效。
針刺與灸法
- 針刺:
沿皮刺0.3-0.5寸,手法宜輕緩,因頭皮部血管豐富,需注意避開血管。 - 灸法:
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適用於虛寒證或需溫通經絡之病症。
中醫理論基礎
耳上髮際雖為經外奇穴,但其作用機制與經絡學說密切相關。頭為「諸陽之會」,此穴所在區域匯聚少陽經氣,刺激後可調動陽氣,疏解鬱滯。此外,癲癇在中醫多責之於風痰閉阻,灸此穴能助化痰熄風;而癭氣則與肝鬱氣結、痰凝血瘀有關,局部刺激可促進氣血流通。
此穴臨床應用雖不如十四經穴廣泛,但在特定病症中仍具實用價值,體現中醫「辨證取穴」的靈活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