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耳上

1. 經外奇穴
耳上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《千金要方》,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暴癇。其定位方法有二:

  • 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取穴時需捲起耳廓,耳尖直上之頂點即為耳上穴。另有一法,成人以三橫指(約同身寸)量取,小兒則依其手指寬度為準。
  • 《經外奇穴圖譜》定位:明確列為奇穴,位於耳尖直上三橫指處(成人約當顳部髮際內)。

針刺與灸法

  • 針刺:沿皮淺刺0.3-0.5寸,屬橫刺法,適用於頭皮部穴位操作。
  • 灸法:可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具開竅醒神、息風止痙之效。

主治與機理
此穴鄰近足少陽膽經循行區域,中醫認為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」,小兒驚癇多與肝風內動相關。刺激耳上穴可平肝息風,調和局部氣血,故主療暴癇、頭痛等症。

2. 經外穴別名
《類經圖翼》提及耳上亦為「耳上髮際」之別稱,該穴位於耳廓根部上方髮際邊緣,與頭維穴相近,屬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之處,功能疏風清熱,用於偏頭痛、目赤等症。

學術補充
耳上穴之應用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的取穴原則,其定位雖非常規經穴,但透過臨床驗證,成為特定病症的有效刺激點。後世醫家結合解剖,認為此區刺激可影響顳淺動脈分支,調節腦部血絡,進一步解釋其治療機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