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聾治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耳聾治肺
「耳聾治肺」是中醫治療耳聾的一種特殊方法,指不直接從耳部著手,而是從肺經論治的治療思路。此理論最早見於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卷下,後世醫家如《溫熱經緯·餘師愚疫病篇》等亦有闡述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耳雖為腎之外竅,屬腎水所主,但肺經與耳亦有密切聯繫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手太陰肺經……其支者,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,出其端。」而肺經的結穴「龍蔥」位於耳中,專司聽覺功能。若肺金受火熱之邪燔灼,可導致耳竅失養,出現耳聾。
此外,肺主氣,司宣發肅降,若肺氣失宣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亦可影響耳竅氣血運行,導致聽覺異常。因此,治療因肺熱或肺氣不利所致的耳聾,當以清肺熱、宣肺氣為主,而非單純補腎或疏通耳部經絡。
臨床應用
「耳聾治肺」主要適用於外感溫熱病或暑疫之邪所致的耳聾,常見於以下證型:
- 肺熱壅盛型:症見耳聾耳鳴、咳嗽痰黃、口乾咽痛、舌紅苔黃、脈數。治宜清肺瀉熱,可選用瀉白散、桑菊飲加減。
- 肺氣不宣型:症見耳聾伴鼻塞、胸悶、氣短、舌淡苔白、脈浮。治宜宣肺通竅,可選用辛夷清肺飲、蒼耳子散等方。
此治法與少陽經耳聾(如傷寒少陽證之耳聾)不同,後者多因少陽經氣不利,宜用小柴胡湯疏解少陽,而「耳聾治肺」則強調從肺論治,避免誤用柴胡類方藥助長火勢。
經典論述
《溫熱經緯·餘師愚疫病篇》指出:「坎為耳,故耳為腎水之外候。然肺經之結穴在耳中,名曰龍蔥,專主乎聽,金受火爍則耳聾。凡溫熱暑疫等證耳聾者,職是故也。不可泥於傷寒少陽之文,而妄用柴胡以煽其焰。故古雲耳聾治肺。旨哉言乎。」
此段明確指出,溫熱暑疫所致耳聾,當從肺金受熱論治,不可拘泥於少陽證治法,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。
現代探討
現代中醫臨床觀察發現,部分突發性耳聾、中耳炎等疾病,若屬肺熱或肺氣失宣證型,採用「耳聾治肺」之法,配合針灸肺經穴位(如太淵、列缺等),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。此治法進一步豐富了中醫耳科疾病的辨證思路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