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後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耳後疽,又名參發頤,是指生於耳後褶縫間的癰疽。
耳後疽的病因是三焦經感受風邪與膽經火邪上炎相合,聚而成毒,致成癰疽。
耳後疽的臨床表現為:
- 局部紅腫熱痛,可有疽頭,邊界清晰,易化膿,易破潰,膿稠而黃;
- 局部腫陷、紫黑、堅硬,不熱或微熱,疼痛劇烈,徹肩引背或牽腦,難成膿,遲破潰。潰後流紫黑血水。從內破潰者,膿從耳道流出。
耳後疽的治療方法是清熱祛風,解毒消腫,方用癰疽總治方。
耳後疽的預後是可治癒。
耳後疽的鑑別診斷是:
- 耳後粉瘤:耳後粉瘤是一種良性腫瘤,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、疼痛,可以自行破潰,但不化膿。
- 耳後瘰癧:耳後瘰癧是一種慢性化膿性疾病,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、疼痛,可以化膿,但不破潰。
耳後疽的預防方法是:
- 保持耳後清潔衛生,避免感染。
- 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