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耳郭
耳郭為外耳之重要組成部分,位於頭部兩側,乃中醫經絡學說中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之結構。《素問·氣府論》記載:「手太陽脈氣所發者,……耳郭上各一」,明確指出耳郭與手太陽小腸經之聯繫,為經脈氣血輸注之所。
中醫對耳郭之認識
- 經絡循行
耳郭為「宗脈之所聚」,十二經脈中,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少陽膽經、手少陽三焦經等皆直接循行於耳。此外,《靈樞·口問》云:「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」,強調耳郭與全身經絡系統之廣泛聯繫。 - 臟腑對應
中醫認為耳郭形如倒置之胎兒,其不同區域對應五臟六腑,此為「耳穴」理論之基礎。例如:
- 耳輪:對應四肢、軀幹,與陽氣運行相關。
- 對耳輪:與脊柱、內臟功能相應,尤以對耳輪上腳、下腳分主下肢與骨盆。
- 耳垂:常與頭面部疾病相聯繫,如眼、牙等。
- 生理功能
耳郭不僅司聽覺,亦為人體氣血盛衰之外候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腎開竅於耳」,說明耳郭之狀態可反映腎氣強弱。此外,耳郭色澤、形態變化(如蒼白、紅腫、皺褶)亦為中醫診察疾病之依據。
耳郭與針灸療法
耳針療法為中醫特色療法之一,透過刺激耳郭特定穴位以調理相應臟腑。例如:
- 神門穴:位於三角窩,具鎮靜安神之效。
- 腎穴:對耳輪下腳下方,主治腎虛諸症。
- 胃穴:耳輪腳周圍,用於脾胃不和。
總結
耳郭於中醫理論中兼具解剖與功能雙重意義,既是經絡氣血輸注之部位,亦為診療疾病之窗口。其與臟腑、經絡之聯繫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之精髓,亦為臨床耳穴診療奠定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