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耳垂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耳垂珠
耳垂珠為耳廓解剖部位之一,指耳垂下方遊離緣最突出的尖端部位。在中醫學理論中,耳不僅是聽覺器官,更是全身經絡氣血匯聚之處,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。耳垂珠作為耳部的重要標誌,其形態、色澤及觸感變化,可反映人體氣血盛衰及臟腑功能狀態。
從經絡學說而言,耳垂珠所處位置與多條經脈相連,尤其是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的循行區域。三焦主司氣化,膽主決斷,故耳垂珠的異常可能提示氣機不暢或情志失調。此外,耳垂珠亦為耳穴診療的參考點之一,在耳針療法中有輔助定位作用。
在望診中,耳垂珠豐潤飽滿、色澤紅潤者,多提示氣血充足、腎精充沛;若耳垂珠瘦薄、色澤蒼白或暗沉,則可能反映氣血虧虛或陽氣不足。部分中醫典籍亦提及,耳垂珠出現皺褶或紋路,可能與先天稟賦或後天失養相關,但需結合整體辨證分析。
從治療角度,耳垂珠周邊區域常作為耳穴刺激的輔助點,配合其他耳穴以調理氣血、平衡陰陽。例如,在耳針療法或耳穴貼壓時,可依據辨證選取鄰近耳垂珠的穴位,如「內分泌」、「腎上腺」等,以增強療效。
總之,耳垂珠雖為局部解剖結構,但在中醫整體觀下,其形態與功能變化可作為診察體質與健康的參考依據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