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惡疰心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惡疰心痛
證名,又稱「惡註心痛」,屬中醫心系病證範疇,指因邪毒癘氣侵襲心包,導致氣血逆亂、經絡壅塞而發作的劇烈心痛。此證首載於宋代《太平聖惠方》,其後《聖濟總錄》進一步闡述病因病機,認為多因正氣虛損,復感外邪,邪毒內伏心包,久而成疰,轉相傳易,故名「惡註」。
病因病機
- 正虛邪侵:患者素體陰陽兩虛,氣血不足,腠理不固,風寒暑濕等外邪乘虛內犯,或觸染癘氣疫毒,邪氣由表入裏,流注經絡,內伏臟腑,終致心包受邪。
- 毒擊心絡:邪毒鬱久化熱,或與痰瘀互結,上攻心包,阻滯心脈,氣血運行窒塞,發為猝然心痛。
- 疰毒傳易:此證具傳染性特徵,古人認為邪毒可「轉相註易」,即透過病氣相染,或屍注、蟲毒等途徑傳播。
臨床表現
- 心痛特徵:猝發心如刀刺,或如蟲咬,痛勢劇烈,甚則徹背連脅。
- 伴隨症狀:胸膈痞滿,兩脅拘急疼痛,嘔吐清水或涎沫,飲食難下,手足逆冷,面色青黯。
- 病程特點:反覆發作,遷延難癒,或伴寒熱交作,符合「疰病」纏綿特性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逐邪解毒、通絡止痛為主,佐以調氣活血。歷代醫家常用以下方劑:
- 鬼箭羽散(《聖濟總錄》):鬼箭羽活血破瘀,合當歸、桃仁祛瘀通絡,適用於血瘀夾邪毒者。
- 檳榔散:檳榔行氣降濁,配木香、枳實寬胸散結,針對氣滯痰阻型心痛。
- 消石圓:以硝石、大黃攻逐鬱熱,適合熱毒壅盛之證。
- 十註丸(《太平聖惠方》):集多種辟穢解毒藥如雄黃、朱砂,專治疰毒攻心。
- 當歸散:養血活血,配伍溫通之品,用於虛中夾瘀者。
相關鑒別
- 與一般心痛區別:此證強調「疰毒」致病,痛勢更驟,且具傳染或遷延特性。
- 與中噁心痛比較:後者多因外感穢濁之氣,猝然心腹絞痛,但無「轉相註易」之病機。
惡疰心痛屬中醫急重證候,其論治體現古人對「毒邪致痺」的深刻認識,結合現代臨床,可參考感染性心肌炎、心包炎或特定功能性心痛等疾病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