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噁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噁心,又稱作作嘔,指的是胃氣上逆、泛惡欲吐的症狀。《諸病源候論》中提到,噁心可能是因為心下有停水積飲所造成的;水飲的氣不散,上升至心臟,再受冷氣影響,這樣就會導致火氣不宣,心臟感到澹澹然,產生想嘔吐的感覺,這就是噁心。《羅氏會約醫鏡》中也提到了噁心的症狀,他說噁心是胃口出現逆流、兀兀欲吐、欲嘔吐等狀況,有時又無法嘔吐。他指出噁心是一種胃口的疾病,其引起的原因有寒氣、食物、痰、宿水、火邪、陰濕傷胃以及各種對胃口造成傷害的疾病,像傷寒、瘧痢等邪氣也能引起噁心。

噁心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胃腸道疾病,例如胃炎、胃潰瘍、腸胃炎等。
  • 食物中毒。
  • 妊娠。
  • 藥物副作用。
  • 情緒因素,如緊張、焦慮、恐懼等。
  • 其他疾病,如心臟病、肝病、腎病等。

噁心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,但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。如果噁心持續存在,並伴有其他症狀,如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,應及時就醫,以查明原因並接受治療。

治療噁心的方法因病因而異。例如胃腸道疾病引起的噁心,可以使用抑酸藥、胃黏膜保護劑、止吐藥等進行治療。若是食物中毒引起的,則可使用催吐藥物將毒素排出體外。如果是由於妊娠引起的,可使用止吐藥物或針灸等方式進行治療。對於由情緒因素引起的噁心,可以進行心理治療或放鬆療法等方法緩解症狀。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噁心,則需要針對原始疾病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