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惡露不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惡露不止

惡露不止,又稱「惡露不絕」,首見於《肘後備急方》,指婦女產後惡露持續排出,逾期不止之病症。正常惡露應於產後2至3周內排盡,若逾時未止,或量多淋漓,即屬病態。

中醫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惡露不止多因產後氣血虛弱、衝任失調,或瘀血內阻、血不歸經所致。主要病機可分為以下三類:

  1. 氣虛不攝:產後元氣耗傷,氣虛不能固攝血液,致惡露淋漓不止,色淡質稀,伴神疲乏力、面色蒼白。
  2. 血熱內擾:產後陰血虧虛,虛熱內生;或情志化火,熱擾衝任,迫血妄行,症見惡露量多色紅、質稠黏,或有臭味。
  3. 瘀血阻滯:產後餘血未盡,寒凝或氣滯致瘀,阻礙新血歸經,惡露量少色紫暗、夾血塊,小腹疼痛拒按。

辨證論治
中醫治療以調理衝任、固攝止血為原則,依證型用藥:

  • 氣虛證: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,以益氣攝血。
  • 血熱證:選用保陰煎或清熱固經湯,清熱涼血止血。
  • 血瘀證:以生化湯合失笑散化瘀止血,兼溫經止痛。

古籍記載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產後惡露不絕,由臟腑有冷,衝任虛損。」強調虛寒與衝任不固之關聯。《醫宗金鑑》則分列虛、瘀、熱三因,並載相應方藥,如芎歸湯、桃紅四物湯等。

此病症反映產後氣血與衝任之平衡,中醫透過辨證調理,以恢復胞宮藏瀉之常。